赵括:我们将士用命,屡获大捷,秦军力不能支。目前。我军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秦军的合围,击破武安君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众将情绪激昂,齐声叫好。
赵括:本帅对于诸将的勇猛铭记在心,丝毫也不惧怕当前的敌人。本帅所以忧心者,是在后方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军已苦战一年有余,现在面临最后的决战,后方的物资供应却不敷所需,已经多次催促,却依旧不见好转,这个蔺相如真不是个东西!
我已修书直接向吾王禀告,相信局面会有变化。
李丰:蔺相如这厮得到大王的宠幸,其眼中只有廉颇老儿!之前,其就力阻将军为我军统帅,廉颇失利,他又把将军推上前台,却不断使用yin暗的手段来掣肘,我看这厮是想看着我们失败吧,期待这样才能掩盖其罪愆。待到回师之ri,非掌掴此贼方解心头之恨。
韩威:冬天寒衣不足、雨天雨具不足、征战军械不足、人吃马喂粮草不足,现在将士们所用,竟然很多必须依靠缴获敌人的物资。
赵汶:派往秦国刺探消息的便衣,很久了也没有人回来。敌人和敌国的情况不明,也是一件忧心的事情啊。我们支持将军速与当面敌军决战,以防情势有变。
赵括:形势所迫,我军必须与敌迅速决战,尽早大破敌营,才能争取主动。否则,我们就会被拖垮、拖死。上党之战,事关国运,只有依赖各位啦!生为七尺男儿,自当绝眦刀丛,以身许国。但凡战者,死生一瞬,存者勇毅,逝者衰荣。尔等有无勇气,与吾同行!
众将拜倒,齐齐高呼:愿与将军死生与共!
--------
白起在西,赵括在东,两军对峙。在白起西面五十里是很深很宽的沁水,在赵括东面十里是河床很宽但水很浅的丹水。两军南为太行、王屋,为秦军所占,北为太行山脉的几处关隘,分归秦赵,这块矩形战场就坐落在上党盆地中。
赵括决心采取分进合击、迂回包抄的战略,企图全歼秦军。他命令驻守沁水西岸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的赵军扫除沁水沿岸的秦军,控制沁水,然后向东与赵括军夹攻白起军。同时,驻守晋阳的赵军南下临汾、安邑一线,保护皮牢军,威慑河西空虚的秦国本土,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战略决策,可惜它实施的太晚了。
此时,白起派遣信使星夜赶回咸阳求援。
咸阳,秦国王宫。
秦昭王召集大臣议事。
秦昭王:白起自前线遣使求援,本王yu派兵相助,你们看由谁统领援军好呢?白起此行,我大秦jing锐尽发,国中也是空虚啊-----!
秦相范睢:武安君摧城拔寨、无往不胜,这次竟然破天荒求援,看来此番麻烦不小!
司马错忧心地说:老臣察看战图,感觉上党局势危如累卵。之前,王龁击败廉颇建立奇功,并迫使敌军困守、不敢出战,战区大部分地区被我军控制,游刃有余。赵括接手赵**队后,竟突然发力猛攻,王龁猝不及防,致使我军损失接近20万之众,赵国扳回一局。现在,敌军士气大振,赵括竟然三路合击,迂回包围白起军。看来,赵括是企图全歼武安君呀!
秦昭王察看战图,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本王以为白起只是要求多派援军,怎知局势竟如此凶险!这个白起,都这个时候还死要面子,书信中含含糊糊,险些坏我大事!
白起统帅的,几乎是我国全部主力部队,尚且不敌赵括,这可如何是好?
司马错:赵括治军严厉,军令如山,士卒自然用命,我军经历新败,一时阵脚不稳,武安君看来也十分担心。这场决战,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上党一城一地的得失,这关系秦赵两国的生死存亡,绝对不可轻慢!这是提前到来的秦赵决战啊!
秦相范睢:吾王可立即宣告国民,将能够作战的青年、长者全部集中,妇女也可以协助军务,举倾国之力与赵国一战。-----只是北面匈奴、北狄的威胁很大,也不得不防。
秦昭王:那就传令全国:全体国民赐爵一等,能够出征者立即到咸阳集合,十万火急!对于北方的匈奴,范睢你要修书问候,奉送一批不菲的财物并可言派遣公主通婚之事,暂时笼络,千万不要我们大军前脚走,人家后脚就抄家,那可就毫无办法了!
司马错:请吾王择将!
秦昭王:还选什么将?全国能打仗的都走了,连老百姓都出征了,反正是一锤子买卖,那我还在大殿上呆着干嘛?万一匈奴趁机打来,岂不当了俘虏?!本王自任统帅,率军出征!
众臣齐声称贺----
司马错:既然王意已决,老臣主张:赵括急于决战的原因,是其有后勤之忧。那么,我们不要直接去上党,干脆迂回到赵**队后方,断其粮道,赵**队自然会崩溃。
秦昭王:此计太高明了,就这么干!本王率军出征的消息连白起也不许告诉他,断敌粮道的计谋也不可泄露,不要让赵国知道我们的战略企图。
秦相范睢:大王啊,此行断敌粮道必两面受敌,危险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秦昭王:本王岂不知其难,但不这样做,白起就完蛋了,我们也就都完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看谁不怕死!打胜了,照常吃喝,打败了,就是人亡国灭!
好你个范睢,就是你鼓动赵国用赵括替换廉颇,现在可好,局面如此被动,你又该当何罪?
范睢跪倒:臣知罪,请吾王惩罚。
秦昭王:好啦,现在顾不上这些了。本王远征期间,你要负责处理好国事。尤其是要和匈奴搞好关系。另外,你还要派人出使燕国,劝说燕国协助我们进攻赵国北方,牵制敌人。这种时候,只要为争取胜利,什么办法都要使出来!
司马错:大王是否还考虑和谈途径呢?
秦昭王:自古至今,领土问题只靠谈判桌上磨嘴皮子,那就是没出息!浪费民脂民膏豢养军队却不敢打仗,那还不如饲养家畜合算。那种决策者,更是愚蠢得连犬彘都不如。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退让,但你退一尺,人家就会进一丈,自己一天天衰落下去,人家占据了更多的地域、控制了更多的人口和资源,就会一天天成长起来,早晚是心腹大患。
对付这种祸患的唯一办法:就是要在其未成长起来的时候,坚决彻底地扑灭它!不敢拼搏,一味祈求和平,坐视敌人ri益壮大,那种行为与白痴无异,这都不是治国者所应该干的事----
你们一定要记住:只有刀口下的和平和武力下的安宁,永远也不会有和谈下的安宁和绥靖下的和平!
司马错:大王可令没有兵器的就cao起农具(金属),没有农具(金属)的,就削竹为矛。至于铠甲和盾牌,可以用木板和竹排捆扎起来代替。没有盔甲,可以伐取巨竹,割锯竹筒,取盔甲形制为宜。
秦昭王大喜:就依爱卿之言办理!
秦国迅速搜罗了150万人马,拿着各种五花八门的兵器,穿戴着稀奇古怪的“甲胄”,举国出征,但消息得到严密封锁,赵国竟然对此毫无知觉!
1个月后,秦军庞大的援军出现在上党赵**队身后,将赵军的后援切断。秦昭王坐镇野王(河南沁阳),指挥战斗。被分隔两边的赵**队猛攻秦军,企图打开一条通道,但敌人太多,无可奈何。实战证明:司马错情急之下制造的“盔甲”,在防护刀枪和弓箭方面,比真正的甲胄也毫不逊se。
再说赵括率军猛击白起军,白起军不敌被迫不断向西撤退,眼看就要退到沁水之边了。此时,沁水东、西岸沿线均有秦军严整的营寨,沁水之上穿梭着秦军的战船,赵括顿觉不妙。
原来,赵国汾城方面出动的军队被蒙骜军所阻击,没有完成赵括命其控制沁水沿岸、然后东渡夹击白起军的指令。而从晋阳南下的部队被秦将镳公、司马靳军阻击,也无法南下完成对白起军的合围。
现在,赵括军与沁水东岸已没有退路的白起军正面决死对敌。在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中,两军士卒拼死搏杀,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箭雨如注,秦军的防线渐渐松动了。
背水一战的秦军同样陷入了绝境,白起起初意图诱骗赵**队下山交战并企图以秦军野战优势击破之的战术,成了笑谈。现在的情况是,秦军无法招架赵**队凌厉的攻势!
白起已经杀红了眼睛,他督令士兵:就是用成堆的尸体也要把战阵的缺口补上。赵括挥剑督战,赵**队奋不顾身地迎刃而上。两军前出的骑兵打完了,虎贲士卒就搏杀在一起。重甲部队再接踵冲上去拼杀。再打完了,轻兵就混战在一起。真个是尸横遍野、悲风哀嚎!
这时,秦军大量后备军乘坐战船前来助战,这是秦王从野王临时征调当地民众组成的10万援军。白起并不信任这些秦国新取韩地的民众,反而十分担心他们临阵哗变。白起命令将这批人马留下5万充当“炮灰”,另外5万人被派到沁水西岸,去阻击赵国临汾部队。
白起新获得的新军,果然是战斗力羸弱,不消多少时候,就尽成赵**队刀枪下的亡魂。秦军主力却随后掩杀上来,赵军力不能支,只得且战且退。
后方粮道被断,空仓岭大部分已经落入秦军之手,赵括想再退回长平,返回去夺回空仓岭固守,但稍一行动,白起军就死死地缠上来,赵**队无法消灭追击的白起军,也摆脱不了他们。至于一些史书上胡说八道的:白起派出区区两只骑兵,一只1万多人、另一只仅有5千人马就截断了赵括军45万大军的后路,这纯属是不动脑筋、不懂征战的白痴之语。可惜,司马迁也愚蠢地相信了!
赵括明白了,战局已经逆转。现在与他指挥的赵**队战斗的,不仅是白起军,而是整个秦国!
尽管如此,在经历浴血奋战、付出沉重代价后,赵括还是成功地引军退却回来并拿下了空仓岭。但是,继续驻防它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丹河东岸的赵国营垒已经失守了,这是秦国新军干的。
知道没有援军了,赵括只得指挥放弃空仓岭(老马岭),企图引军涉渡丹水,东逃以摆脱秦军。
可是正值雨季,丹河水暴涨,水深流急无法涉渡。秦军在丹河下游砍伐树木、阻塞河道,致使丹河河面更加宽阔。秦军沿丹河东岸与赵军并行防御,水面上还往来着战船。丹水西岸的敌军也压迫上来,赵括只得引军沿河北上,企图在上游找到渡河地点或迂回过去。
白起不会再给他机会,丹水西岸的多路秦军蜂拥而上,将赵括军围困在丹河西岸的临时营垒之中。
赵括军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早已吃光了,粮草接济不上。战马也都杀了,树皮、草根也剥光、挖完了。最后,赵括不得不忍痛下令以军中战死的士卒甚至残、病、弱、老者为食。
赵括曾派赵军中英勇果决之士甘英,以商议投降的名义面见白起,用暗藏在怀中的匕首刺杀白起,白起手臂受伤,刺杀未遂。
在被困了四十六ri后,赵括选军中一酷肖自己之人,穿他的铠甲,用他的旗号引一军向晋城(今山西晋城)突袭,而自己引一军向长平突围。秦军she死酷肖赵括者,以为赵括已死。
秦军在长平围住赵括军约45万人(估计没有那么多),向赵军喊话,说赵括已死,劝赵军速降。
于是,赵括清点了尚能战斗的25万人马、领军诈降,在受降时,赵军突然向秦军发动袭击,两军再战,死伤无数,赵军终因力竭而败,赵括终于被俘,25万赵军jing锐战死,秦军阵亡也高达10多万人。
残余的赵军约20多万人在副将赵汶的带领下,茫然无助地困守营寨、朝不保夕。
历史上以讹传讹的所谓“纸上谈兵”,对于赵括来说,纯粹是千古奇冤。赵国就是换上任何军事将领来指挥,也绝无可能在上党取胜!就是假设武安君白起是赵国将领,也做不到!
赵括指挥杀死了多少敌人?《白起列传》说了句公道话-------秦军死者十有七八,白起战后也曾哀叹不已,并说过自己实际上并没有战胜赵括,只不过是(经历惨烈的大战)自己还活着,赵括却死了而已,以至于后来还派人寻觅赵括将军的尸身、意图厚葬之。</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