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www.biqulas.com,最快更新一品富贵最新章节!
赵普推荐王化基,赵匡义对王化基稍有一些印象,但御史中丞不好当的,它是言官之首,因此召见王化基,问以边事,王化基道:“治天下犹如植树,所患根本未固,根本固则枝干不足忧,若朝廷大治,边鄙何患乎不安。”
赵匡义以为然。
实际在这一点上宋九与赵普意见差不多,必重内治,必重根本,但区别就是宋九是根本好了,就必须拨出一部分力量解决边境的问题,赵普根本就根本了,至于边患,能做缩头乌龟就做缩头乌龟吧。
若是没有宋九出现,赵普在这一年做了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又将李继捧放回夏州,结果李继迁派使来降,诸臣称贺。然后呢,二人在西北勾结起来,李继行得到大量喘息发展的宝贵时间,几年后的李继迁才真正到了尾大不掉时候。
然后宋朝苦逼了。
这是赵匡义对王化基的审核。
别以为御史中丞,就可以大嘴巴乱喷了,越是言臣,说话越是要注意。
对王化基与宋九的关系,有的人会猜测,实际知道真相的人并没有谈论。宋九自从进入中书后,就有意淡化了与书院的联系,王化基为人老成,处事公平,也不会故意巴结宋九。
然而肯定多少对宋九会有些帮助作用。
这就是赵普释放的善意。
其实到这时候,更多的人都明白了,赵普快不行了,他下去后,宋九将会如日中天,不收收手,不怕宋九报复他的后代吗?
外面许多人在谈论这件事。
参谋司第一次开工。
现在人数还不多,曹彬,米信,田重进,刘延翰。
商议的就是河北河东边防,重心还是在河北,特别是米田刘三人,久在河北,对河北地形熟悉。
今年已在逐步动工,就是挖池塘,至于种植棘刺与灌柳以及芦苇,要到来年了,宋九说的于边境建设一些坚固的大堡大砦,今年更不行了,那必须等灾害过后,国家财政情况缓上一缓,才能动工。
这个水长城如何挖,这个绿se长城如何建,选择在哪些地方建大堡砦,也要考虑的,一是这几位老将的经验与智慧,二是前线将士反馈的意见,二者结合,最后在西府决议,交给赵匡义拍案,然后颁成诏书,到前线执行。
但是宋九也低估了未来的灾情……
长尾巴的彗星走了,旱灾则在继续延续。
这么长这么大的旱灾在宋朝建国近三十年的史上也极为罕见的。
甚至有人在想,若不是国家前几年备有大量储粮,宋九又正无心中为提高粮价,将储粮与夏税粮食陆续提前分散到各州府……大家都不由地打了一个冷颤。
赵匡义以岁旱减膳,然后祈求昊天上帝,或者又去拜三清,或者拜如来观音,反正法门想遍了,老天继续大太阳明亮动人,一滴泪水也不落。
他只好将诸相召集,先是看着宋九,感谢地说:“宋卿,久也。”
以前的那些粮食还是那些粮食。
然而一个在春天运,一个在这时候运,则完全是两样。
那时候粮食不值钱,贪不贪没多大意思,这时候运,能运一半到各州府库里就算不错了。
实际上若无宋九的屯田制度,在史上这时候还发生一件事,国家税粮拼命地往京城运。然而前线军粮却十分缺乏,一条途径,由朝廷将税粮往前线调,但与调到京城来不同,那是从各个运河河道由船运来的,甚至百姓是徭役,厢兵做押头纤夫,船舶都可能是官船,因此在账面上成本比较低。
可是运到前线不一样了,渐渐河道变窄,必须改换小船,改换车子,就算是徭役吧,这些厢兵与民夫得在路上吃,得在跑上喝。于是消耗十分可怕,可怕的不是消耗,因为这个消耗不大好统计,给了官吏机会,贪墨严重,查都查不好。
或者还有一件事,西夏崛起后,宋朝马匹来源可怜,只好大肆买马,但因为官吏马虎了事,许多马还没有运到各个牧监,就死了。一匹马从买的时候到运回来,成本十分高昂,甚至有时候能接近一百贯钱。
面对这种情况,宋朝苦逼了,只好承包给商人。
现在也能看出来,朝廷利用官府的资源,建设了许多坊场河渡,除非象河洲那种“合资企业”,不然开始时收益都不错,但往后去渐渐就不行了。在史上只好等王安石出来解决了。不过现在宋九陆续将这些坊场河渡承包出去。然而到了si人手中呢,马上就焕发生机。
宋九前年主管三司后,又再度大肆拍卖,甚至有的坊场河渡索xing变成真正的拍卖,非是承包,卖给si人,朝廷不再插足。经过宋九大肆行动,朝廷近半坊场河渡变成了si人经营。
面对这个结果,不由让人想想无语。
甚至赵匡义有一次咆哮如雷,朕难道待你们薄吗?
不过让宋九拉着他,然后劝说,问题也不仅是官员贪墨,实际贪墨的主体还是各坊场的小吏,不清廉的士大夫与小吏会勾结起来,贪上加贪,清廉的士大夫以钱为阿堵物,不想沾碰,也给了小吏机会。
其次有一些士大夫不用心经营,或者不懂不会经营。
也不完全是士大夫贪墨导致各坊场收益越来越低。
其实这些道理基本都一样。
因此在史上迫于前线运粮困难,便让商人运粮于边塞,然后根据运粮远近,道路难易给其值,执券到京师,再补偿缗钱,或者移文于江淮,给茶盐钞,谓之折中。随后导致茶政盐政迅速崩溃。不仅如此,一些黑心的商人与官员勾结起来,开始往里面掺沙子与霉变陈粮了。本来待遇就差,再吃这个粮食,边塞将士如何有信心与敌人作战。于是到了后来,在宋朝传出一句话,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