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山渐青 > 第一百一十章 湖上论青苗

第一百一十章 湖上论青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冯雨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核心的问题,这也是许清虽然提出,却迟迟没有实施青苗款的主要原因。

于清泉点点头说道:“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作弊,我认为必须由朝廷另设机构,培训人员,专门负责这项政策的实施,把地方官员士绅营私舞弊的途径完全切断;人员不需太多,每县只须几个人,负责对自愿贷款的农户进行统计监管,等到收粮时再临时另聘人员进行收购及转运即可。”

许清听了非常高兴,两人能想到这些已是难能可贵了,光这两样看法就说明两人绝非庸才。

许清对青苗款的施行,原来就没打算通过地方官府来发放,而是由农户直接从银行贷出,收粮时再由地方官府协助。

于清泉则提出另设机构,完全把地方官府撇开,断绝他们从中伸手的可能,确实更保险些。

后世对王安石的青苗法有极多的攻击言论,但许清一向认为,青苗法本身是一项良法,只是王安石实施时,忽略了地主官僚抵抗的强度。

青苗法本身就极大地损害地方官僚士绅的利益,还要他们去负责实施,想不失败都难。

王安石的青苗贷款利息为40%,这是最受人攻击的地方,认为这是朝廷在榨取老百姓钱财,但这和地方士绅百分之两三百的利息相比,已经是非常温和的了。

而且这40%只是本金的利息,并非总产出的40%;打个比方,一户老百姓种了10亩地,一亩地需要5斤种子,10亩就是50斤,这样就需要农户向朝廷贷50斤种子。

规定利息是40%,这样在粮食收成以后,农民就需向朝廷连本带利归还粮食70斤。

倘若正常年景,一亩地收200斤粮食,那么10亩地就收2000斤粮食,农民从这2000斤粮食中拿出70斤归还朝廷还是很容易的。

所以许清认为,后世拿高利息来攻击王安石的青苗法并不成立。而且许清此次打算发放青苗款时,利息至多10%。

因为他规定是用粮食来还贷,在粮食转卖这一块还可以有一些盈利,这就足够了,本身他这项青苗款的策略,就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几人在船上把酒讨论半日,谈论的多是些时政策略见解,彼此之间相谈甚欢,不觉间都有些惺惺相惜。

于清泉与冯雨都那种非常务实之人,诗词才学虽都不错,但他们更侧重于经世之学,冯雨虽然还没通过科举出仕,但同样言必切中要害,让许清如遇知音。

最后许清试探着问道:“二位大才许清佩服不已,若将来青苗款实施,两位兄长可愿出来相助?”

于清泉爽朗地笑道:“子澄客气了,如此利国利民之举措,若能参与实施实乃我等之荣幸,我于清泉别无二话,静候子澄佳音就是。”

许清闻声大喜,吕夷简罢相已在预料之中,一场牵动整个大宋的变革必将到来,到时青苗款方案的通过也水到渠成,若真能让于清泉和冯雨这样实干型的人才来实施,成功的可能性将更大。

得了于清泉肯定的答复,许清尚不知足,转头望向冯雨,目光灼灼,冯雨摇头苦笑道:“子澄,你我一见如故,言谈投机,不是我不肯出面相帮,只是我如今还没通过科举……”

许清哈一笑道:“安溪兄不必担心这个,到时我自会在陛下面前给安溪兄推荐一二,陛下乃英明之主,以安溪兄的大才,不难得到陛下的赏识,而且出来任事也不影响安溪兄参加科举,权当先练练手如何。”

冯雨心动了,大考要等三年之后,若能在举前做出一翻事来,对自己的科举之路将起到极大的帮助,而且若真得许清在赵祯面前举荐,将来仕途也会平顺得多。

许清最后加一把火,如同一个拿着萝卜诱惑小白兔的大叔。他含笑接着说道:“安溪兄若有空,不妨与我一同去京城走走,太学里的曾巩等人皆是一时之才,到时我介绍给安溪兄认识,而且我与欧阳学士,还有晏相都略为熟识,到时一并给安溪兄引见引见!”

许清搬出欧阳修和晏殊来,这两位可是时下士子心目中的大神,若能拜在他们任何一人的门下,都是此时士子们无比的荣耀。

两位大神一祭出,果然一击必杀,冯雨喜色满面,起身向许清连连拜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