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明》 > 也谈《明》中明之发展-山川

也谈《明》中明之发展-山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现今的中国因为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口激增,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粮食能否自给的问题非常严峻。对《明》那个时代而言,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将意味着灭顶之灾的降临。

(二)重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和交通、通讯。

武安国深知重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命脉,所以他发展工业首先从采矿、冶炼和机械制造入手。先不说重工业的起步有没有可能象书中描述的那么快,就说重工业的效益吧。重工业是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人力的投入的,而且不能象轻工业和手工业那样立竿见影,很快地把投入转变成财富。武安国的对策是攀上军工做靠山。没错,这确实是一条捷径,就跟现代中国建国初期在东北和各大城市建立重工业基地的做法类似,以军品为核心,以军品带动民品。但是这么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大家也都看到了。朱明政权不可能把奇技淫巧的轻工、手工业放在和作为军事支柱的重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轻工、手工(以下统称轻工)业也有它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对市场的依赖。在整个国家还不够富裕的情况下,有限的购买力是无法满足轻工业急剧膨胀的需求的。在这种情况下,转嫁供求危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在大航海时代初期的确可以把海外市场看成是无限大的。但象明这么大的国家能靠外向型经济养活全国的百姓吗?明有可能象英国那样成为一个食利国吗?我想这是不大可能的。为了扩大市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空间问题。如果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轻工业的发展,那么轻工业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可惜交通、和通讯显然是武安国的弱项。他只想到了用水泥铺设马路,而对民用通讯则一点建树也没有。想想,在一个没有铁路、公路和民用邮政的国家里与轻工业相关的内向型经济怎么可能长足的发展。武安国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他只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使个别领域从古代直接进入现代。但按着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进步是需要各个产业部门互相配合的。失衡的产业格局是危险的,随时都有夭亡的可能。

(三)商人、金融、保险、投机和外财

写到这里我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明》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实在是太多、太杂了。其他读者也不难想到,武安国一个人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虽千万人,吾往矣”——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浑身是铁能碾几颗钉?

言归正传,在一个官僚本位的社会里金融业能有光明的前途吗?其实历史上的晋商已经给我们作出了样板。商人——也包括实业家——在集权国家里是不能不依附在权利网上的。不是他们甘心情愿的自投罗网,而是因为公平竞争和特权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商人没有能力限制特权之前他们想要生存就必须向特权屈服。明的权贵们会眼睁睁地看着商人们跟他们平分财富吗?不可能。那么,打压是迟早的事。金融、保险跟商业一样,国家(尤其是贫弱的大国)为了自身的稳定很可能要把它收归国有加以垄断,进而以金融限制商业资本。获利丰厚的产业都是权贵们觊觎的肥肉,武安国靠什么来保护自由竟争的火种呢?

再说外财。这个外财指的就是象征服高丽后索取的战争赔款之类的财富。就象当初日本在甲午战争后的辛丑赔款,人无外财不富,一个国家得了外财一样可以成为“爆发户”。明在将来的对外扩张过程中无疑会越来越贪婪地搜刮别国财富。这样虽然可以暂时回避国内矛盾,但军国主义思想会象瘟疫一样传染整个民族,蒙古、德国、日本都是走这条路的好榜样。明会不会重蹈覆辙呢?天知道!

关于经济就先说这些。

大家可能已经明白我说的“虚无yy主义”是什么意思了。

简单地说:如果给我们改写历史的机会,我们想让这个国家避开所有的歧途和弯路。但历史却很难顺顺当当地走上康庄,它好容易避开了这条弯路却轻率地滑入另一个歧途。

(因为才力不敷使用,所以写得很乱。相信会有读者比我看得更透彻,我属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明》的书友们更深入的思考。未完待续)

酒徒注:酒徒出差中,这次把工作做砸了,所以也没时间在书友会上和大家多多交流。因为没带底稿,也没法更新公众版,真的很抱歉。马上又是21日了,去年的21日,酒徒因为大家的鼓励获得了自己的幸福,酒徒每每想起去年那一条条短信,心中都感动不已。感谢大家一年来的支持,酒徒会努力把文字写得更好来回报大家的厚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