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光熹帝国 > 第七章 屯田

第七章 屯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大汉帝国已经有一种新式的翻车,其制造者竟然是十常侍之一的毕岚。在中平三年得时候,毕岚领导一些人制造了一种翻车用来取水洒路,因为刚刚发明不长时间,再加上当时朝廷多有变故,所以还来不及广泛传播。

刘辩急切间还发明不出一些新的翻车,只好暂时令人将毕岚所研制的翻车推广出去。不过在刘辩的印象中,前世的古装片中总有一种大轮子似的翻车,好像很实用。而且三国时期好像还有种叫做龙骨水车的灌溉工具。

刘辩想到这不由得想到龙骨水车的发明人马钧,这个人可是三国时期的大发明家,在军事和农业上都有重大的发明。只是前世看的资料中马钧的生卒年不详,也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出没出生。

这系列的利农政策的出台,使得司州的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种植种类也变得丰富多样,即满足了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也解决了军队的粮食问题,有些种植产品还出产到其他州郡。

屯田制的实行为朝廷挺过今后的蝗灾和大旱,在诸侯都短粮缺粮的情况下仍然粮草充足,为刘辩扫平天下提供的坚实基础。

************

刘辩亲政之后,大汉帝国因为经历了连番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已经变得满目苍夷。国家百废待兴,分裂帝国的隐患仍然存在。

这种情况下刘辩若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中兴大汉,建立一个万世不拔之基,就必须要除旧布新,锐意改革。然而这需要刘辩先增强中央政府的实力,威服四方,建立一个稳定的环境,这才可以推动改革的进行。

如今通过军事改革和屯田制的实行,刘辩有兵又有粮,腰板自然比以往硬了不少。虽然四方诸侯对朝廷仍然持一种阳奉阴违的观望态度,可刘辩明白乱事之中要想比人听你的,自己的拳头一定要硬。

军队和粮食只是刘辩要走的第一步,要想平定天下和推动改革,刘辩知道必须现在就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需要大量人才的帮助。

虽说现在朝堂上也是藏龙卧虎,可这些人全是桓灵时代的旧臣和士大夫之流,其中很多人还有可能成为刘辩今后改革的最大阻力。

刘辩要想改革能顺利进行,就必须有自己的嫡系和团队,光靠魏翊、蒋奇、卢植这些人是不够的,他必须大量的吸收人才。

汉代招收人才,选拔官吏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察举制、征辟制和任子制。

任子制顾名思义就是选拔官吏的子弟出任官职。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实行,朝廷规定凡两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即可从族中子弟总选拔出一人出任郎中一职。任子制是大汉封建宗族社会的产物,直接导致了今后帝国门阀林立的状况。正因为如此刘辩才不会傻到选择这种方法来选拔人才。

而察举制则是这个时期比较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在汉武帝时开始广泛推行,主要通过公卿、列侯和地方官员的考察,把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才举荐给朝廷,再经过朝廷考核后,量才施用。

察举制是隋唐时期科举考试的前身,它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封建贵族的世袭制度,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意义。

不过虽说察举制意义非凡,可却并不适合现在的刘辩。

一来察觉制太过于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把人的道德行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才能。这样不利于刘辩的改革和唯才是举的执政观念。

二来由于察举制主要靠他人推荐来给国家选才,举荐人和被举荐人之间容易形成裙带关系,互相结为朋党不利于国家统治。袁氏一族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一个例子。况且如今四方州牧郡守各个都在积聚实力,以图能与朝廷抗衡,若有人才自然都会自己留下,根本不会举荐给朝廷。

有此两条刘辩只好将察举制放弃不用,而改用最后一种的选官制度——征辟制。

征辟制同样产生于汉武帝时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长官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为“征”,官府征召称为“辟”。

虽然在东汉时期征辟制入朝为官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官府辟除的方式也容易形成官僚集团的朋党关系,可对现如今的刘辩来讲,这种帝王直接擢用人才的方式既体现了唯才是举的施政方针,有保证了被选拔出来的官员对皇帝的忠诚,很适合现在的刘辩使用。

于是,刘辩下诏大征四方俊杰,朝臣中若知有何人贤良亦可向皇帝推荐,光熹时代最大的一次征辟活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下一章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