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www.biqulas.com,最快更新时空之门下部最新章节!
()在这里还要交代一下这位穆尔丹,他正是该城以北掌管西木草原的侯君——勤王。他的曾祖母是前朝的一位公主,这位公主虽出身高贵,命运却是波折可怜。她的母亲生下她之后,因为生的是个女孩便渐渐失宠,最后孤独地死去,那一年这位小公主才年仅八岁。而她的父亲正是前朝的亡国之君,讲到这位国君,不得不再多添几笔。他一生骄横无度,身为太子时就不学无术,但是却懂得谗言观se,结党营私,最后竟也当上了一国的君主。从此便沉醉于酒se之中,荒废朝政,更信任一些jian臣小人,断送了祖业。
穆尔丹的曾祖母,那位可怜的公主,虽然长在皇宫之内,却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几面。自母亲去世后,又孤独地度过了八个年头,直到她十六岁的时候,这位父皇忽然想到她的存在,便把她嫁去了遥远的西木草原,嫁给了一位草原领袖,正是穆尔丹的曾祖父。后来国内战争爆,群雄并起,穆尔丹的曾祖父也参与了战争,似乎也想在乱世中分一份汤羹。不想最后,四十多年前,让杨世正祖父建起的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穆尔丹的曾祖父只好俯称臣。可是因为他们族的兵力较强又独占一方草原,更在战乱中曾经与杨世正的祖父起誓结盟,因此,碍于盟约,又为了便于新朝稳定,大周国便封了穆尔丹的曾祖父为侯君,独霸一方。
穆尔丹的曾祖父退居北方草原不多久,一些前朝大臣竟然去投奔了这位从来无人问津的公主,似乎有什么蓄谋;于是在之后的二十年里,这个草原的行政策略就屡屡与朝廷政策相驳,还曾出现过两次“小小”的摩擦,最后以和谈及和亲的方式解决了。最近的二十年间,还算是平静,频繁的战争确实使人类的野心疲惫了许多;况且,这二十年中国家推行新政,人们的生活逐渐稳定和富裕起来,因此这片草原上的社会也安定了不少。
穆尔丹的曾祖父离世后,便由他的祖父继位。他的祖父是一个平庸之人,没有报复和野心,活到四十来岁就去世了;随后是他的父亲,是一位仁慈的侯君,可生xing却有些懦弱,更是不长寿,年仅三十岁也早早过世了。
二十年前,刚满七岁的穆尔丹就被推到了侯君的王位上,但是政权却一直把持在大臣班布尔手中。这个班布尔是名非常有才华的人物,二十多岁就凭着战功和政绩成为了穆尔丹曾祖父手下得意的官员,之后又先后辅佐了两位侯君,更在穆尔丹年幼的时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他打理所有草原上的事务,为这片草原做出了不少贡献。如今的班布尔可谓是功高盖主、权倾整个草原,然而四十年的成绩和高高在上的位子已经完全麻痹了他的感觉,更助长了他的野心、膨胀了他的yu望。最近的十多年里,他不仅无视穆尔丹的存在,还把他置于股掌之中任其cao控;又在私下里与前朝的一些骨干人士达成联谊,准备以穆尔丹为前朝后裔之名,进军中原,推翻大周国;为达成目的,他还联合了两个臭名昭著的王君——梁王和耿王,他们分别是大周国西南地区两个封土自治区的所有者。
而眼前这位杨世正,正是当今大周国的国君,统领整个王朝,另管辖着周边一些附属小国。说起这位大周国的国君,和穆尔丹倒有几分相似,也是幼年登基当上大周朝的皇帝,甚至比穆尔丹还小,即位之时年仅六岁;他十四岁亲政,推翻几位辅政大臣的霸权,稳定了政治,并逐步地在全国推行新政,改革生产,促进全国经济展和民族融合,多次巧妙地反击了周边国家的侵略战争;解放了周界一些被压迫的殖民地国家,使当地的人们摆脱了奴役和贫困,重建国土。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使整个国家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杨世正更被大周国的子民推崇为神人。即使是十多年前曾经武力对抗朝廷提出分裂的蒙古各部落领袖,现在提起他也总是要翘起大拇指,不仅是因为他的用兵如神,更因为他的仁慈,没有伤害过任何一名被俘人员;他们最后的战败,是从心底里臣服了。
正因为杨世正将整个国家打理得越来越富足,这也才使得班布尔必须加快脚步,他怕再耽搁下去,没有人会再站出来反抗大周国。刚好这时,大周国北方的青龙省——大周国最北面的大省之一,位置上也恰好与他们的草原临界,其省内几个与邻国接壤的县市最近五六年里反复受到邻国的侵扰,当地居民无一ri安生;而这个邻国却是个崇尚军力的大国,明地里和大周国还算是友好往来。出现这种情况,刚好合了班布尔的心意,他暗地里掩盖这些侵略情况,同时压制当地官员不让他们上报朝廷,还偷偷与那几个侵犯国土的将军达成协议,待推翻大周国之后,将青龙省让渡给他们。于此同时,大周国的西南地区,梁王和耿王自认为是自治之王,平ri里飞扬跋扈,近两年变得更加猖狂,因为他们气焰嚣张,又处于大周国的西南边境,所以无人敢惹,甚至镇守边疆和周边县市的地方官员也是对他们百依百顺;此外,梁王和耿王依仗占地国土边界,欺压边界的两国人民,还以各种名堂垄断当地财赋,对老百姓竭力搜刮、巧取豪夺,更无视zhengfu,进行各种走私、贩毒等活动。他们的罪恶行径已经激起了民愤,朝廷也已经有所觉察,正打算出手干预,不想这个时候,班布尔找到他们,并直言共同举事,推翻大周国后平均瓜分领土。
于是四股势力一拍即合,这也是杨世正千里迢迢来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