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唐朝小地主 > 第四百七十章 召见

第四百七十章 召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去问下。”李世民吩咐道:“回来了,就传唤过来。”

内侍连忙应声,退步出了宫殿,匆匆忙忙在皇城奔行,来到了太常寺,打听清楚韩瑞已经返回长安,连忙前往礼院,宣布皇帝的口谕。

“陛下传唤……”韩瑞惊讶,感觉有些突然,但是想到回来之时,太常寺少卿刘文收的提醒,立即镇定下来,与李淳风、吕才打过招呼,急忙跟随内侍而去。

太常寺的官员,自然清楚,韩瑞是奉旨出行荆州,现在回来向皇帝述职,也不觉得奇怪,最多是心中羡慕,或者后悔当曰,怎么没有自告奋勇,接下这趟差事。然而,路过礼部官衙,一些人见到韩瑞前往的方向,以及在前面引领的内侍,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了。

皇城官吏数千,大部分人都见过皇帝,但是见过,与召见,完全是两种概念,三省六部,卿监百司,能够得到皇帝召见的官员,满打满算,不会超过百人,韩瑞何德何能,居然享有这样的殊荣,一时之间,嫉妒的火焰,熊熊燃烧……只是,隔得极远,韩瑞自然感受不到,这些人的怨念,带着几分拘谨,在宫殿之门等候,过了片刻,有内侍出来通传,这才小心翼翼走进殿中,恭敬行礼。

“参见陛下……”声音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回荡,过了半响,却没有听到李世民的回应,韩瑞心里有些奇怪,也有几分惴惴,小心翼翼抬头,偷偷的观望,却见御案之上,李世民轻轻皱眉,手里拿着一本册子,神情伤感,长长叹息。

怎么回事?韩瑞迷惑不解,却没敢开口询问,只得老老实实的低头,沉默等候。

“皆是忠烈之士,朝廷的功臣,怎能弃之不顾,让他们埋骨异乡……”李世民自言自语,拿了支笔,染了朱漆,仔细的批示起来。

韩瑞听了,隐隐约约,有几分明白,李世民手中的册子,应该是此次征讨吐谷浑,阵亡的将士名录,战争就是这样,在荣耀的背后,也意味着死亡,想到战役之后,许多家庭因此而哭泣落泪,悲痛欲绝,韩瑞心中也颇为黯然。

特别是韩壮,是先锋部队,身临战场第一线,更加的危险,也不知道他的情况怎样了,韩瑞忧心忡忡,眼巴巴的看了眼,李世民手中的册子,也不知道,阵亡名录里有没有韩壮的名字,考虑之时,忽然心中一紧,却是察觉李世民目光投射而来,连忙低头,一阵发虚。

幸好,李世民没有责怪之意,淡声说道:“起来,赐坐。”

韩瑞连忙拜谢,尽管十分清楚,这个时代的礼节,但是仍然有几分感叹,庆幸穿越唐代,面见皇帝之时,不仅不用捣蒜似的嗑头,而且还有席子可坐,要是再往后几百年,就没有这样优厚的待遇了。

要知道古代君臣之间的礼仪,并非自古不变的,至少在唐代以前,根本不像明清那样的森严,不可逾越,先秦时期,不仅仅是臣下向君主施行,而且君主也有向臣下回礼的仪制,不过随着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君权增强,臣权削弱,这种回礼的情况,才渐渐减少。

不过,仍然存在,李世民就时常教育几个皇子,老师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规矩礼拜,以示尊师之道,而且允许显要之臣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共同坐而议政,以字亲近称呼臣下,更是常有的事情。

房玄龄就是很好的例子,本名房乔,可是李世民上朝之时,常呼其字玄龄,传到民间,百姓不知道情况,以为房相公的名字,就是房玄龄,一直流传千古。

见到韩瑞落坐,李世民也没有急着问他荆州的情况,而是轻声叹息道:“兵戈,果真是不祥之物,可恨酋首伏允,不明白此理,常年侵掠边庭,戳我臣民,屡教不改,迫不得已,朕只好派兵征讨,以儆效尤,而今伏允授首,算是罪有应得,可怜不慎牺牲的将士……”

李世民自言自语,为情绪低落,黯然神伤,尽管李唐王朝,就是以刀兵起家,逐鹿中原,打下江山的,李世民本身,更是身经百战,亲手斩将杀敌不计其数,自然不会觉得,战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更加不会觉得,征讨吐谷浑错了。

然而,就是唯我独尊的皇帝,也有基本的怜悯之心,听闻大唐将士,浴血奋战,最后为国损躯,李世民多少有些触动,肯定要按照惯例,加以抚恤,免得其他军中袍泽将士,有兔死狐悲之感,动摇了军心。

本来,李世民不是询问自己,韩瑞没有必要回答的,可是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犹豫了下,大胆说道:“陛下……”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