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回到唐朝当王爷 > 第四十七章 阿斗也会变聪明

第四十七章 阿斗也会变聪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朝堂上,也有人提出蓝田侯如此管理格物院,是否会引來全大唐的跟风行为。

总之,玉山书院,沒理由就给所有学生放假十天,参加春种,在长安是首无前例,后果会有多严重,估计评估不了,只知道,如此借口,以后肯定每到农忙季节,玉山书院都要放假让学生参与务农。

言论当头,关于玉山书院新型管理学生的模式,动不动就放假的规矩,处在风头浪尖,大有为此争吵一番的时候,那个一直表现的非常软弱,也从來不问政事,不务正业的太子爷,这闷葫芦,终于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早朝上,说出了一句话。

李承乾是深有体会,并且引出了一首,从陈华哪儿偷听來的诗词,在朝堂上念了一遍:“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往上朝的时候,李承乾都是闷葫芦,一句话也不曾说,也不会提出啥意见,反倒因为玉山书院放假学生务农的事,在朝堂上念出了这么一首诗出來,老李当时眼睛就亮,长孙胖子甚至马屁随棍而上,夸太子体恤民苦。

太子终于活的像一个太子了,不,是像一个人了。

李承乾对周围的马屁身置之不理,又补充道:“农耕桑种,国之社稷,孤愧颜十九载,常不知父皇母后宫中开垦田地每年着素衣耕种春种,秋收,为何喜极而泣,孤懵懂,读书人四体不勤,不事农桑,空口社稷,从未挽起裤腿下地耕种过,那里知道平日里买**玉石丝绸便宜数倍的粮食,是要血汗才能种出來!"

说道这里,李承乾拱了拱手,对着老李道:“儿臣向父皇提议,恳请父皇和众位尚书省的官员商议,每年春种和秋收两个季节,大唐所有书院的学子放春种和秋收节令假各十天,以此让读书人下地耕种,体验农户疾苦,方才能体会出,纸上得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一个纸上得來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满朝的文武如同听见了一个爆炸在太极殿上空的惊雷,这声惊雷,无孔不入地钻入他们的心中,浑身发麻。

李承乾说完之后,继续闷葫芦似地站在老李正下方,但所有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太子已经不是以前的太子了,太子李承乾有主见了,他甚至变了一个人,至少他会在朝堂上提出意见,甚至说出一些话來让人无法反驳。

关于那天的早朝,陈华亲身经历,自然不会忘记瘸着腿儿的李承乾,壮着胆子站出來为玉山书院说一句公道话,同时,他也在天下读书人的头上,狠狠敲响一声警钟。

李承乾自打从第一次下山和农户们混在一起后,以后的每天,他都一个人摸着下去,究竟学到了什么,陈华放养李承乾,自然不知道这位孤是不是一下子就悟性透彻,想明白了民为社稷之根本。

那天的早朝,陈华想笑。

因为他看见了许多人,看李承乾的眼光中,突然就想发现一个原本一无是处的傻子,有一天突然就变聪明了,而且这个傻子,还懂得反驳人一招致命。

扶不起的阿斗也会变聪明啊。

暗地里偷偷发笑,平地一声雷,李承乾给人的惊喜太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