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明末之铁血辽东 > 第164章 主张迁都

第164章 主张迁都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崇祯马上下诏旨明日早朝开在京官员扩大廷议公而决之。于是,公园1664年的正月初九早朝上,众朝臣展开了唇枪舌战,一派主张弃地而战,另一派则主张不弃地而战。

主张南迁的大臣说:“把都城迁往南京好处还是多多。其一,南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其二,南京乃先帝兴家之地,咱们大明建国初期的都城就是在南京。况且南京也是历代古都,基础设施完善。其三;李自成若占领北京,时日长了,可能会跟清军作战,真是赢了平外患,输了平内乱,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啊!其四;陛下南迁法统毫无争议,能够减少内耗凝聚力量。其五;政府机构南迁,可以不给叛贼还有满鞑子留下人员,叫他们无有自己的章法可循。其六;南方有长江天险可以抵住叛军与满鞑子,叫他们自相残杀,待我们积攒力量充足再夺回自己的地盘。

崇祯听这位爱卿说的很在理也很实在,也说道自己的心窝里去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南迁”似乎是摆脱困境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长江中游有左良玉十万大军,下游又有江北四镇(四个总兵)的军队扼守长江天堑,南京比北京要安全得多,即使北方陷落,偏安于江南,还是有可能复国的。

那么,主张决不放弃一寸国土的臣子们有他们的说词。当时的宰相、首辅大臣陈演就怀着隐秘的想法。他奏报道“我主万岁,万万使不得迁都南京。成祖立下天子守国门已经二百余年已经深入人心不可更改,也没有必要更改。现在虽然贼匪李自成已经杀奔咱们京师,不妨请来宁远的吴三桂进京勤王,只有关宁铁骑可以制止李自成的东进,不知万岁可行否?”

又是一些大臣的随声附和,同意、赞成,都认为可以引辽东军进关抵抗贼匪。

主张退守南京的和主张坐镇北京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双方发生激烈争吵,闹的金銮殿乌烟瘴气的,把崇祯气的不轻,干脆退朝得了,不商量这破事。崇祯一气之下宣布退朝,一个人回到寝宫。

没过几天,崇祯帝又开始合计着南迁的事情,因为这是最大、也是最紧迫的一件事儿。朱由检单独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光宗之女——安乐公主的丈夫),向这位皇亲国戚征询救急对策。巩永固极力鼓动皇帝“南迁”,对皇上说道:“陛下,如果咱们困守京师那就是坐以待毙。老话说的好,人挪活树挪死,干脆事不宜迟马上就搬家。”

不久,官拜左中允的李明睿公开上疏,建议“南迁”。他说:如果皇帝“南迁”,京营兵可以护驾,沿途还可以招募数十万士兵。山东的一些王府可以驻跸,凤阳的中都建筑也可以驻跸,南京有史可法、刘孔昭可以寄托大事,建立中兴大业。北京可以委托给魏藻德、方岳贡等内阁辅臣,辅导太子,料理善后事宜。

朱由检把他的奏疏交给内阁议论。内阁首辅陈演反对“南迁”,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的“邪说”,声色俱厉地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李明睿不服,极力为“南迁”声辩,援引宋室“南迁”后,国祚延续一百五十年的先例,反复论证,只有“南迁”才可以有中兴的希望。

朱由检对光时亨的意见很是反感,当面训斥他是出于“朋党”的意气用事,下达圣旨:“光时亨阻朕南迁,本应处斩,姑饶这遭。”态度虽然十分坚决,但是大臣们都缄口不言。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是支持李明睿的,他写给皇帝的秘密奏疏,提出折中方案,派遣太子“南迁”,把南京作为陪都,留下一条退路,维系民众的希望。朱由检看了他的奏疏,赞叹不已,兴奋得绕着宫殿踱步,把奏折揉烂了还不放手。立即召见内阁首辅陈演,对他说:李邦华说得对!陈演是坚决反对“南迁”的,故意向外透露了这个消息,并且鼓动言官猛烈抨击“南迁”的主张。

朱由检感受到“南迁”的压力,立场发生微妙的变化,他再次召见内阁辅臣时,作出了和他的本意大相径庭的决定:死守北京。他的理由是:如果朕一人单独而去,宗庙社稷怎么办?陵寝怎么办?京师百万生灵怎么办?国君与社稷同生死,是道义的正统。

阁臣们建议,让太子“南迁”,延续国祚。

朱由检反驳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且无济于事,太子这样的哥儿孩子家,做得了什么事?先生们乘早研究战守的对策,其他的话不必再讲了,一句话堵住了大家的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