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啦 > 大宋日月记 > 第29章 烈日灼心

第29章 烈日灼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行在”即皇帝的行都,大宋在靖康之难后,康王赵构即位,割地求和,与金人划河为界,只剩黄河以南的半壁河山,生怕金人再打过来,压根没有还都开封的勇气,居无定所,步步南移,停在哪儿就是“行在”。

去年金军再次南下,打过长江,撵得赵构到处跑,那些权贵和有钱人自然也跟着皇帝跑,还有就是有眼光的商人,追着行在卖酒醋,大发国难财。

而那些没权没钱的,只能飘零在各地的茶馆里,唏嘘国事,惶惶不可终日。

在沉默中,忽有一个河南口音的村妇叱道:“想我堂堂大宋,**************!”

众人闻言,皆面有惭色,更加哑口无言。

“说得好!我堂堂大宋,岂无一人是男儿?”当了一小会听众的说话人,来了精神,一拍惊木,“今个,就说一回‘铁骑儿’!”

听客们为之一振,纷纷叫好。

原来这“铁骑儿”跟“讲三分”不同,后者是讲古,前者是论今,多为一些民间起义和反辽抗金的战斗故事,因有煽动民心的嫌疑,被官府所禁,百姓却爱听。

如今衙门自顾不暇,差人自身难保,自然没人理会。

大约受了村妇的刺激,说话人一反此前的云淡风轻,语调高亢:“只凭三寸舌褒贬是非,略万余言讲论古今!却说三年前,也就是靖康二年、建炎元年,我汉人蒙受千古未有之耻,两位圣上被鞑子所掳,半壁河山被割,这道长长的口子,至今仍在我宋人的身上和心头淌血!我两河百姓怎能做亡国奴?一时间,河朔大地义帜遍地,烽火连天。其中最出名的一条好汉,名叫石赪,乃文水人氏,天生神力,能挽弓二百斤,占山据险,和金贼粘罕相持八月,射杀鞑子千人!后来不幸为敌所俘,粘罕亲自劝降,以五马分尸之刑威胁。好个石赪,厉声叱骂:‘爷是汉人,宁死不降!’于是遭了毒手,相传其尸化为五虎,啸聚山林,专噬金人。正是:贯精忠于天地、塞英气于乾坤!”

说了一回引子,说话人停一下,喘口气,众听客已听得热血沸腾,握拳撸袖,纷纷叫嚷:“爷是汉人,宁死不降!”

这时,门外走进两位少年,小一点的身材魁梧、五官英挺;大一点的风度翩翩,眉清目秀。

两人找个角落坐下,已有茶童上前招呼。

说话人一清嗓子,继续说道:“要说我大宋当世第一条好汉,非宗泽宗爷莫属!当年圣上为康王时,宗爷率军护驾,从相州到大名府,前驱猛进,力破鞑子三十余寨。再进军开德,一路履冰渡河,连战一十三捷。不料数路援军按兵不动,宗爷被鞑子包围,孤军奋战,军士以一当百,斩敌首数千级,自此,宗爷爷之名令鞑子闻风丧胆。圣上即位后,误信大奸臣黄潛善、汪伯彦、张邦昌之流,偏安一隅,不思北进。宗爷转任东京留守,在开封府周围,修了二十四座堡垒,叫做‘连珠寨’,再加上河东、河北各地义军呼应,抗金大业,初现转机。宗爷连上三十道奏章,请圣上还都开封,收复河山,奈何奏章都被黄、汪二奸搁置,蒙蔽圣听。奸臣当道,老将徒劳,可怜宗爷忧愤成疾,病入膏肓,于病榻之上,寄语帐前诸将:‘我因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若能歼敌,我死亦无恨了。’众将跪下,痛哭流涕,齐声道:‘敢不尽力!’宗爷随即三呼‘过河’而逝,临死之前,竟无一言一语谈及家事。时乃建炎二年七月初一,开封军民哭震天地。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众听客听到这里,无不唏嘘扼腕叹宗爷,咬牙切齿骂奸贼,更以缩头乌龟暗指赵官家。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若无昏君当政,哪来的奸臣当道?

蓦地身后一声“喀嚓”剧响,众人一惊回头,只见角落的一张方桌裂为两半,却是那两位少年中的年少者,看他面相不过十二、三岁,竟有如此惊人力气,一掌击碎方桌!

小少年不顾众人看他,一口地道的河南口音,愤然道:“恨不能手刃奸臣!”

边上的大少年忙踢了他一脚,向众人赔笑:“实在对不住,俺侄儿年少无礼,惊扰了各位。”

他同时掏出一块碎银,递与茶童,算是赔偿,听他口音清脆,不过十六、七岁,却是叔叔。

那侄儿方觉不好意思,起身要走,那叔叔竟听出瘾来,执意留下,茶童早为他们换了一张桌,重新摆具沏茶。

说话人微微一笑,不以为意,饮茶继续:“山河代有人才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宗爷虽壮志未酬,却做了一个天大的好事,为我大宋得了第二条好汉,就是驻扎在我县的岳公。岂不闻我县百姓之言:‘父母生我也易、岳公保我也难。’”

此言一出,满座点头称是:“岳公驻扎我县,乃宜兴之福啊。”

老年士子手抚长须:“不错,鄙人投奔贵县就是冲岳公之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