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www.biqulas.com,最快更新官家最新章节!
慕新民的秘书小周每天的工作,基本都是固室的。每天七点四十分准时赶到县委办,打开慕书记的办公室,检查一下卫生清洁的情况,发现有哪里没有搞好的,便重新清洁一次,然后给慕新民泡好热茶,再前往县委一号楼接慕书记上班。只要不走出差或者节假日,这个程序雷打不动。以前小周是每天早上七点半赶到办公室,为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后来发现清洁工阿姨和他一样尽职尽责,便押后了十分钟。毕竟来得太早了,时间不好打发。
将慕新民接到办公室之后,如果慕书记没有其他吩咐,小周便去秘书组办公室呆着,开始整理当天的报纸杂志。其实这些报纸杂志,多数是前天下午就送到了的。小周没事的时候,也早就整理好了。偶尔会有一些期刊会在上午送到,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新闻和消息,小周也会和其他报刊一起,在次日一早送到慕书记的办公桌上。
但是前天下班的时候,慕书记忽然特别交代小周,要他关注一下最近一期的《号角》杂志,如果到了,不管什么时候到的,也不管他慕书记正在干什么,必须第一时间送到他的手上。
说这话的,慕书记神情特别的严肃,小周甚至在慕书记的眼里看到了一抹狂喜的神色。这令得小周非常的谨慎起来,同时也非常的好奇,不知道这本《号角》之上,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内容,让慕书记如此关注。
只是,往往对某个事情特别期待的时候,那个事情总是会姗姗来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小周整整等了一天两夜,也不见《号角》的踪影。小周甚是焦躁,甚至都不敢怎么进慕新民的办公室了,似乎《号角》杂志姗姗来迟,是他小周的错。
慕新民这刁,人……有时候很不讲道理,很喜欢迁怒于人。,小周尽管是他的通讯员,也非常的害怕他。不过害怕之余……”小周对慕新民也是比较感激的。前不久小周终于变成了真正的“周主任……而不是大家嘴里叫的那种周主任,县委下了文件,白纸黑字,任命他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分管秘书组的工作。
小周很年轻,二十几岁吧,在给慕新民做通讯员之前,做梦也没想到会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没有非常特别的情况,这个位置一般都是要论资排辈的。做了慕新民的通讯员,小周每天被别人周主任周主任的叫着,心里也活泛了起来。只是未曾料到这个副主任的官帽子来得如此之快。自然对慕新民十分感恩戴德。不过小周肯定想不到,他这个办公室副主任的位置,仅仅只是来源于慕新民的一次试探。
邓仲和刘伟鸿从江口回来之后,对他的态度转变较大,多数时候都比较合作。慕新民就想着要试探一下,真情还是假意。这种试探,自然是在干部调整的问题上最能反映得出来真实的情况。所以有一次在与邓仲和例行沟通的时候,慕新民像是很随意地将话题聊到了秘书小周身上,笑着说小周到他身边工作之后……还是比较认真负责的,勤勤勉勉,是个不错的苗子。邓仲和随即便提议让小周担任县委办副主任职务。邓仲和的秘书,早就是县政府办的副主任了。当然这有个资历的问题,小周到慕新民身边工作只有半年多点,不到一年,邓仲和那个通讯员,都干了三年了。
但外人不这么看啊。
在其他干部看来,县委书记的通讯员级别竟然比县长的通讯员级别还低,岂不是说明慕书记干不过小邓么?你幕书记连自己的身边人都提不起来,还谈何掌控能力?
邓仲和答应得如此爽快,还有点出乎慕新民的意料,随即将这个事和徐文浩以及刘伟鸿都说了说,两位管干部的领导也一致说好,随即进行了干部考察,没两天,小周的任命文件就发布了。
经过这个事情之后,慕新民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试探,基本上都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邓仲和徐文浩刘伟鸿似乎商量好了似的,给他慕书记面子,不“捣蛋”了。当然了,邓仲和等人要是提出什么建议,只要不太离谱,慕新民也会给予配合。
手里的权力忽然大了起来,京新民终于享受到了身为县委书记一把手的快感。眼见得周云舟、米贤华和其他的干部,在他面前越来越恭敬,慕新民很是惬意。
不过,慕新民也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好事冲昏了头脑,脑袋里一直都绷着一根弦,不知道邓仲和刘伟鸿等人,忽然变得“友好”起来,目的何在。
前天,就在前天,省委宣传部的一个朋友,忽然给他打了个电话,十分激动地告诉他,《号角》杂志上出了一篇“大逆不道”的文章,题目叫做《论苏联改革的失误》,副标题是“要对野心分子提高百倍的警愠……”。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两万余言,从各个方面阐述了苏联当前改革的种种失误,对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颇多不敬之词,认为他正在苏联进行的改革,是不恰当的,很多举措没哟经过试点验证,匆匆忙忙地推了出来,尤其是对体制的改革,更是离谱,几乎就是自毁苏联执政党的执政根基等等等等,同时呼吁要对野心份子提高百倍的警怯,谨防他们颠覆戈尔巴乔夫的执政地位和颠覆苏联执政党的统治。
幕新民接到这个电话,简直是目瞪。呆。
什么人这么胆大妄为啊?
结果,那位朋友告诉他,文章作者的名字叫做“刘伟鸿”。编者按里特意加了一段说明,指出这个以“普通基层干部”名义发文的刘伟鸿同志,实则乃是楚南省浩阳地区林庆县委常委兼县委组织部长。
按照后世同络言语来说,慕新民这一刻简直是被“雷得外焦里嫩”……耳朵边犹如几千个炸雷轰轰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