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又回答了宋徽宗几个问题,就被恩准离开,去马行打个招呼,换了一匹好马,杨志便一路出南门,快马加鞭直奔亳州。马军司副都指挥使刘延庆一直在府中等待杨志,可是过了中午还没有看到杨志的影子,三子刘光世不忿道:“父亲,杨志不过是个捕快罢了,何须如此。”
刘延庆冷笑道:“杨志的官衔可不低,别看圣上表面上不待见他,实际上对此子重视无比,私下里把此子与曹千里徐知常相提并论。听说童贯也有提拔他的意思,毕竟在军中,杨志是最熟悉辽国情况的人。”
家丁慌里慌张跑进来禀告:“赵大官人派人送来一封信。”
刘延庆晓得这是宋徽宗在民间的自称,问清楚送信的人已经走了,慌忙接过信一看,看完苦涩地递给刘光世,原来是宋徽宗告诉刘延庆,他已经催杨志去了亳州,今天杨志就不过来了。刘延庆明白,这也是在催自己,要尽快去杭州的前线,方七佛正在与童贯相持不下,童贯的压力很大。
杨志一路与秋风作伴,两天就到了亳州,魏公祠就在侯蒙读书的地方,狼山脚下的侯集,侯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姓侯,而是曹操曹仁长大的地方,曹操做了魏王,对家族和乡里大大封赏了一番,后来亳州又成了魏国的陪都,曹丕高兴之下,没有实缺的侯不知道封了多少,据说当时侯集周围的地主全部是各种各样的侯爷,因此叫这个小小的集市改名叫侯集。
杨志不由得肆意幻想:“侯蒙不会是曹家的人吧,要是真关系到刀冢就好了。”
迎面走过来一个赶集的人,杨志问魏公祠在哪儿?那人一指着前面的拐弯处说,说向左拐走不到两百步就能看见。杨志依言走过去,果然看到魏公祠,一处落魄的建筑。这座建筑并不高大,估计要不是曹操故里,就凭魏公两个字,祠堂也被砸了;可是让杨志发愣的门前的石碑,上面介绍,魏公祠三个字竟然是钟繇写的,钟繇的经历,以钟繇的高位来题这个字实在有些说不通。
魏公祠里已经没有人,围墙坍塌多处,屋顶结了蜘蛛网,曹操的雕像缺了一个胳膊,石马倒在草地上,甚至连香炉都是破的。杨志在祠堂里走了一圈,满地的落叶无人打扫,除了听见两声寒鸦的嚎叫,没有一丝的动静,杨志走出祠堂,走到前面的小店买了三炷香和一个香炉,回到祠堂里换了香炉,把祠堂内的落叶扫干净,恭恭敬敬地上完了三炷香,然后跪在地上给曹操像磕了九个头。
杨志特地观察了,磕头的地方和其他地方一样,没有什么特别;杨志现在的眼力超强,发现唯一千年来没有被人移动过的恐怕就是那尊曹操像,整个底座有二十几个平方。杨志装作拾东西的时候,试了一下底座的材质,最下面是砖砌的,上面是木头的。
现在是大白天,要是检查很容易被外面路过的乡民看见,杨志只能离开,买了一些熟食,骑马在侯集外的一个僻静处吃饱睡了一觉。等到半夜,杨志牵着马直接步行到了魏公祠,明月半掩,浮云在远空飘荡,只有北斗清晰如常;杨志用内视的心法查看了四周,祠堂里还是没有人,杨志叹了口气,跪下来给曹操像又磕了三个头,然后用匕首轻轻的探视底座的木块,一周下来木板受力均匀,应该是没有机关。
杨志反而松了口气,收好匕首,返身走出祠堂,杨志意外地看见自己的马旁站着一个人,来人是个教书先生,身材矮小,但是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只手放在马颈上,温和地问杨志:“你就是白天那个上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