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远知还向杨崇推荐了一个人,徐旷,博学多才;其父徐文远做过太学博士,是窦威、杨玄感、李密等人的老师。因为徐旷之子徐士会投奔李渊,王世充断了徐家的供奉,目前徐家迁居偃师,贫困无依,靠徐旷的哥哥徐文林在集市上卖书维持生计。杨崇问过孔颖达,立即派出使者请徐旷任国子博士,聘请徐文林为越国公府士曹参军事。
王世充的回音很快,全部答应,第一次迁出三千户一万四千人,就是军队管制、交出多余装备不同意;窦建德也同意谈判,将派黄门侍郎虞世南、滑州刺史张青特为使者,常驻长安联系。商丘的战事告一段落,王要汉、徐圆朗大获全胜,唐军李善行阵亡,夏侯端被擒;郑军弃城而走,韩洪不知去向,长孙安世在渡河时被王薄抓获。
河南战事顺利得难以想象,江淮军杜伏威更是决定亲自前往长安,就任楚王、尚书令,让长安上下喜出望外,一面是四方归降,一面是这些有实力的人物还可以牵制杨崇。但是杜伏威在给元威、杨汪的信中提了一个担心的事,杨崇目前还未登上王位,怕到长安后被有心人利用。
元威、杨汪不得不为杜伏威的眼光折服,和杨崇一样,这些出自底层的枭雄往往看问题更直接更深刻;杜伏威这个举动从另一个角度就是在建议杨崇称王,表示他杜伏威是投奔杨崇,而不是名存实亡的大隋。
元威和杨汪立即召集王叔玠、杜淹、崔处直、姜夺等人商议,崔处直很坦然地说道:“称王这件事还是进谏一番,让越国公自己做主;关键还是在于,杜伏威进京,是否真让他行使尚书令的职责。”
尚书令为尚书高官官,六部之首,宰相职;但是不设置尚书令早在大隋成为惯例,几十年来,仅有杨素曾任过一年的尚书令,就连高颎、杨雄都没有担任过这个职务。杨汪欣慰地笑笑说:“越国公有意对三省六部进行改革,设立政事堂,下分吏部、枢密院、兵部、户部、刑礼部,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
“那么尚书令管什么?”杜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不能给杜伏威有故意刁难的感觉,那还不如不让他进京;元威明确地说:“三省五部将是政事堂的主要成员,工部和九寺三监留在尚书台,暂时设尚书左右仆射辅佐杜伏威;杜伏威如果明智,应该知道他一上来管不了这么个大摊子。”
这是杨崇与元威、杨汪谈话时的态度,不在乎杜伏威要的位置高低,而在乎杜伏威能不能做事,能不能与现在的长安群臣融为一体。至于称王,杨崇还是准备缓缓,一个称号而已,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是什么时候相称王就称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