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仲文让人打开地图,指给于钦焘看:“伊吾是个不小于高昌的盆地,适合农耕,只是汉人太少,杨崇留在那里,必定开展屯田,大面积移民,迟早是可以发展起来。长安看不到这点,想着捡现成的,但是高昌肯定是烫手的山芋,等打下青海郡再说。”
于钦焘和一边的王威等人都听懂了,高昌的局势存在变数,于仲文已经决定在把慕容伏允逼上高原后就结束战斗,毕竟高昌郡不可一日无主,房玄龄等人就是代行职权,心里恐怕还是倾向于杨崇。至于原指望杨崇几个月后进军吐谷浑,现在看很难,很难。
斛特勤得知康鞘利没死,立即亲自前来洽谈,杨崇给与斛特勤应有的礼节待遇,一路迎宾般的把斛特勤迎到郡守府。双方心知肚明,反而少了许多虚文,斛特勤落座后直截了当地问:“杨郡守,大汗想讨回康鞘利,不知道你有什么条件?”
要是换一个人,斛特勤绝不会这么客气,可是杨崇有这个资格,不到两年,先后在高昌、伊吾以少胜多,近三万突厥骑兵损失在杨崇手上。杨崇微笑着说:“我理解特勤的难处,可以释放四千俘虏和康鞘利,但是你和康鞘利侵犯宗主国罪大恶极,必须有所表示,上书朝廷谢罪,另外需要一万头牛羊、五百匹战马做补偿。”
大隋是突厥的宗主国,除了礼部在公文中这么说,边境上的人谁都没当作一回事,但是杨崇堂而皇之地提出来,斛特勤还真是无法辩驳;但是斛特勤没有紧张,庆幸是自己亲自前来,若是换了统特勤那个糊涂虫,就当真误了大事。杨崇的要求没有牵扯到始毕可汗,就有了操作的空间,不至于让突厥无法下台。
斛特勤还了一口价:“五千俘虏。”
斛特勤清楚杨崇扫荡了突厥的三个部落,怎么说还有几千突厥平民被抓到伊吾,能多捞回一个是一个,杨崇想都没想就说:“天山以南归大隋,天山是双方的通道,不得驻军和阻塞交通。我放五千人,以后在伊吾城北两百里的地方再建一个榨场,方便你我双方贸易。”
斛特勤大喜,天山不过是一座有着原始森林的雪山,南北坡分布着梳状的纵深沟谷,高山雪水滋养着谷地,北面的草场实际上不是突厥人的部落,是西域逃来的杂胡所居,面积大小根本没关系;杨崇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纵深防御。开设榨场是一个意外的喜讯,伊吾又不是什么富裕之地,只要能正常贸易,谁没事喜欢抢,斛特勤爽快地答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