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啦 www.biqulas.com,最快更新清穿物语最新章节!
天才蒙蒙亮,梅兰妮一家人跟着张二嫂来到了码头.袁婆见梅兰妮的行李多,让小二帮着拎了两个篮子,圆篮里装着水和食物,腰子篮里装着新打的工具,上面放着包着鞋底和鞋面.梅兰妮背着背篓,挎着一个旅行包.
眼见的张二嫂踩着跳板,上了船,大着嗓门和张二哥打招呼.张二哥并没理会她,而是送一个医生模样的人下船.那医生一边说了什么,一边摇头.经过梅兰妮他们,径自去了.张二哥方和张二嫂低声交谈,不时的看看梅兰妮他们.梅兰妮和几个孩子交换了眼色.不出声,等在岸上.
张二嫂过来,对梅兰妮说,"大妹子,真是对不住,突然间来了个朋友,因为病重,当家的答应送他去苏州他大哥那里.这舱房给了他一间,你们只好挤一间了,要不这样,我少算你些船资,七两银子如何?"
梅兰妮问,"不知那一位是...?"
张二嫂压低了声音,"这人你放心,是我们家的挚交,且是,病的连医生都不肯开方了."
这话秦炼,梅朵他们都听到了.梅兰妮见秦炼轻轻点头,便同意了张二嫂的提议.一行人上了船.船头那间舱房,已占下了,梅兰妮他们就进了船尾的那间.放下东西,梅兰妮给了小二六个铜板.小二欢天喜地地走了.
这船立刻就启程了.
舱房中间用板隔开,成了前后两间,本来这船就不大,隔开后的舱房就是鸽子笼,最多也就四平方米左右.幸好多数是孩子身型,否则,都无法睡下.
把行李靠着板墙放好后,秦炼,和梅兰妮在门口坐下,左右的舱窗打开了,晨风还是有些凉快.隔壁传来了一声声呻吟.梅兰妮突然想到什么,赶紧把食品篮提到了门边.
船还没走出常州城,两岸还是人来人往,一大早,人声,驴声,马声,狗声,...嘈杂一片.
梅朵靠着梅兰妮,梅兰妮教她织袜子.然后,自己纳起了鞋底.齐逸他们仨在磨墨,找出了三枝鹅毛笔,准备给那些书点上句逗.
秦炼警觉的看着四周.注意船家的举动.
渐渐地,船离常州城越来越远了.两岸的嘈杂声也消失了,人烟也稀了,但运河热闹了.船来船往的,认识的船家大声打招呼.摇橹的声音,撑篙的声音,加上隔壁的呻吟.
运河的水有一种腥味,梅兰妮觉的比八十年代的苏州河的味道略好些罢了.运河上的旅行,也是不舒服的.怨不得这时代的人都不爱出门.幸好,没人晕船.
秦炼低声的问梅兰妮,"这船家的出身你知道吗?"
梅兰妮点点头,低声道,"袁婆说了些.张家祖籍是苏北盐城那块的人,后来遭洪灾,张公带着全家逃到镇江,在江边‘芦花荡‘安了家.‘芦花荡‘这地呢,"梅兰妮想着形容词,"反
正有点象黑社会的私运码头吧.从芦花荡有一条河直通运河.这张公有三个儿子.当时,张大是娶了亲的,张家大嫂原是他家的童养媳.扎下根后,张公带着张大在江河里行船,
四年前,张公和张大郎在长江行船时遇上了台风,船翻人亡.张婆哭坏了身体.张大嫂撑起了家计.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找回了船只,修好后,年轻的二郎带着三郎行船养家,长江里行船风险大,再后来搭上了漕帮什么人,他们有了在运河行船的权力了,他们就专走运河南段,三年了,倒也安稳.前年有一船家愿把女儿嫁给张二郎,成亲后,张二嫂从小在船上长大,行船经验丰富,自然帮着二郎行船,去年生了个儿子,几个月后,又上了船.儿子交于张婆,张大嫂带着.张大嫂自己有一女儿,名叫妹头,方才六岁.张大嫂每日照顾婆婆,抚养女儿,侄儿,经营小客栈,操持家务,还要打理小菜园.张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
"那张三呢."
"张三混入了漕帮.在漕帮里吃饭."按梅兰妮理解,"这漕帮就是运河上的老大."
几个人头碰头说的正起劲,不防,张二嫂大着嗓门,"梅娘子,跟几个小把戏(小孩子)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几个人抬头,见张二嫂站在舱门外.
梅兰妮吓了一跳,心中不乐,这年头一点隐私权都没有,但脸上还是露出了笑容,"能做什么呢,正教孩子认字."
好在张二嫂也不识字,见着几本书,也不知是什么书."认字是好事,几个人神神迷迷的."
梅兰妮把食指放在嘴上,又指了指隔壁舱房.
张二嫂做了个‘哦‘的口型,然后,用口型比划,"我忘掉了."
被张二嫂打断了谈话,没再继续.